理论研究

  • 财政分权、金融抑制与资源配置效率——兼论资源软约束下的产能过剩形成

    聂新伟;徐齐利;

    作为"博弈的规则",制度是重要的,但不同类型的制度却可以使行为者为善,亦可使其为恶。通过理论推演和经验验证来探究财政分权和金融抑制的制度环境对不同行为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扭曲激励下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基于制度经济学"制度—行为—绩效"的研究范式形成的一个经济逻辑是:财政分权→激励扭曲:GDP竞赛(保增长)→打破预算约束→金融抑制→国有企业资源软约束→投资冲动→杠杆高企→信贷效率下降→债务违约和借新还旧→经济金融风险积聚。在形成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下,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将激励理性个体自利行为的最大化,扭曲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效率,造成经济增长放缓和转型困难加大的现实两难问题。因此,建议通过经济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和有效制度的供给来纠正金融等要素资源扭曲配置,激励生产性活动增加和有效投资增长,实现潜在增长率的提升。

    2018年03期 No.179 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吗?

    刘秀光;

    如果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那么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总量和经济主体持有的金融资产都将有所增加。但事实上,电子货币既不在中央银行的"货币统计概览"中,也不是银行资产负债表上金融资产的组成部分,公众的金融资产也没有因为使用电子货币交易而有所增加。同时,电子货币交易并不会影响中央银行调控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也不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之所以认为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是因为对电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认识存在偏差。实际上电子货币并不是脱离货币的外生,而是依附于货币的存在,因此,电子货币并不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只是电子货币交易掩盖了经济活动中的许多风险,由此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2018年03期 No.179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金融市场

  • 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梁敏;魏晓琴;袁成全;

    2008年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委员会开始重新审视现有监管体系,并通过巴塞尔协议Ⅲ将杠杆率纳入到监管体系之中。中国也在2010年制定了银行业的杠杆率监管规定。通过计算20家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水平和技术效率,分析了杠杆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杠杆率达标水平整体较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4%的监管要求,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有些年份没有达到监管要求。杠杆率对银行技术效率、资产收益率有正向的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存贷比率有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注重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的配合,实施差异化的杠杆率监管,提升杠杆率的披露水平,推进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转型和创新,以此加强杠杆率的管理,提升商业银行效率。

    2018年03期 No.179 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普惠金融

  • 我国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王宁;

    金融扶贫已成为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绝对贫困程度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与相对贫困程度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运用方差分解判断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其贡献率。结果表明,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对缓解贫困的间接作用能够体现出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贫困的减少,更多是需要金融效率的提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不是单纯追求金融资产数量的盲目扩大。

    2018年03期 No.179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发展研究——基于黄冈大别山扶贫开发重点县案例

    朱文胜;

    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将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发展划分为摸索借鉴期、创新试点期、推广突破期三个阶段,并以扶贫再贷款的创设、应用、创新为主线,追踪黄冈大别山扶贫开发重点县麻城市三阶段扶贫小额信贷数量目标完成、成本收益合理区间构建与再贷款政策传导情况,指出瞄准数量目标,建设维护成本收益合理区间,有利于提高扶贫再贷款政策传导效率,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发展政策目标。

    2018年03期 No.179 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保险研究

  • 社会互动与家庭保险市场参与——基于CHFS的实证分析

    江海洋;谷政;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但是商业保险在中国家庭中的实际拥有率并不高,因此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人们购买商业保险非常重要。使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家庭的收入、学历和社会互动等因素对居民参与保险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的家庭收入和接受教育都对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有着正向的作用。社会互动更是对人们的参保行为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社会视角,发现提高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推动商业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8年03期 No.179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1 ]
  • 中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朱健齐;欧誉菡;

    我国互联网保险已经步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对满足公众需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及更新行业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互联网保险市场上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却良莠不齐,部分产品出现创新不足、营销炒作和涉嫌违法等问题。保险公司在进行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开发创新过程中,需要明晰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的理念,共享保险行业大数据平台,开发出切合客户保险需求的创新型产品。此外,监管部门应当进行适应性监管,寻求监管规范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平衡。

    2018年03期 No.179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1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学术动态

  • 2017年当代中国金融研究回顾

    赵学军;

    选取2017年中国金融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实证性研究论文及具有某些创新性观点的论文,从金融改革、货币政策、外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农村金融、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市场发展问题等方面,综述了这些专题研究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主要观点,介绍了当代中国金融研究的新进展。

    2018年03期 No.179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18环雄安论坛”会议综述

    <正>5月13日,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环雄安论坛"新闻发布会暨"雄安质量&双创双服"主题论坛在雄安新区顺利召开。会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环雄安"整体理念,拟整合学研、企业、政府等相关资源,使更多的机构参与到雄安千年大计建设中来。河北金融学院校长、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兆廷代表主办方致辞,并接受新华社中国财富网

    2018年03期 No.179 81-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三届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会议综述

    <正>2018年5月18日,"第三届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在河北金融学院召开。此次论坛由河北金融学院主办,河北金融学院德融研究院、河北省普惠金融研究基地、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河北省智慧金融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河北省科技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财政部财科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京津冀高校等

    2018年03期 No.179 83-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