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影响——以工商银行为例

    胡秋灵;游艳艳;

    以工商银行为例,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经营利润影响的实证检验发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短期内对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产生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长期内对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品创新,开拓贷款市场和中间业务市场,寻求有效的发展路径。

    2016年06期 No.170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效应研究

    王文波;逯进;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基于我国省域2001~2013年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做出分析、判断。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详细解析了四大区域两类二系统耦合与三系统耦合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各省区无论是二系统耦合还是三系统耦合都具有稳定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当前的系统耦合水平并不高,且区域间差异较大;同时三系统的协调发展明显受到了其他两类二系统协调发展程度的影响,且主要以线性作用为主。

    2016年06期 No.170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征信及信用评估中的道德问题研究

    袁璨;朱丽军;

    在征信及信用评估中,需要关注隐私保护、信用歧视和信用评估结果不当运用等道德问题。征信过程中应该通过专门立法、严厉打击、技术开发等方式加强对公民的隐私保护;信用评估时应该摒弃性别、种族、收入等歧视,同时相关机构应该正确使用信用评估结果,防范信用风险。

    2016年06期 No.17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金玉娜;柏晓峰;

    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形成原因,公司治理通过降低代理问题导致的机会主义偏误,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内部控制通过降低控制失误导致的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体来讲,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对酌量性费用操控方式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

    2016年06期 No.170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融资模式多元化与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杨小玲;唐汇龙;

    抵押和信用是农村进行融资的基石,也是防范金融市场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前提。现有融资模式呈现多元化,主要是基于信用和担保,通过拓展担保物、信用与担保结合、信用贷款等方式进行的创新。因此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应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挥信用对风险的防范作用,继续加强信用和担保的有效结合,推动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

    2016年06期 No.170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金融市场

  • 沪股通股票的定价有效性研究——基于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

    姚洪心;胡阳艳;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沪港通以来沪股通股票的市场流动性溢价效应、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等市场异象,并对我国沪股通市场进行资产定价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CAPM模型不适合沪股通市场定价,F-F模型可以解释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而引入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可以解释规模效应、价值效应及流动性溢价效应,即基于流动性因子的F-F扩展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沪股通市场的超额风险溢价现象。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沪股通的实施使得内地资本市场更加开放且有利于投资者回归价值投资。

    2016年06期 No.170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国际金融

  • 从亚洲六国看中小企业“贷款难”

    韩军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一个紧迫问题:在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能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采用中国和东南亚五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的微观数据,研究影响中小企业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身份对能否获得银行贷款和信贷额度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实证结果为负向影响;银行贷款信贷额度、抵押品类型和借款者类型都与企业特征紧密相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对银行贷款和信贷额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出口参与度、企业年龄和财务审计则能够显著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和信贷额度的可能性。

    2016年06期 No.170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货币合作研究

    李翠萍;吴亚男;

    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及衡量标准,检验和诠释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货币合作是否具备深度的货币合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中哈两国在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方面虽然具备货币合作的基础,但是在生产要素流动性、经济周期同步性、通货膨胀相似性和金融一体化等方面还达不到实现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条件。

    2016年06期 No.170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区域金融

  • 金融结构变迁视角下的区域金融风险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

    胡志强;

    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控是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的根本。以金融结构变迁导致区域金融风险的新变化为视角,从区域经济、区域金融和影子银行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区域金融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赋权,度量了2011~2015年安徽省区域金融风险的演化趋势。2011年以来,随着实体经济下行及影子银行规模的急剧膨胀,两者叠加导致区域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在缓步提高,而金融业得益于改革深化,其经营稳健性不断提升,自身固有的金融风险不断下降。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强化金融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加强部门协调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此来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2016年06期 No.170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评估与分析

    刘磊;

    以贵州省72个县(市)为样本,构建农民贷款获取率等21个指标,采用涵盖银行渗透性、银行服务可获得性和银行资源利用率三维变量构成指标体系,运用客观的熵权法测算指标权重,并采用普惠金融指数(IFI)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金融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是影响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的首要因素;提高贷款获得率及满足支付清算、征信查询等方面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仍是提高普惠金融水平的主要方向。应加大完善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继续在全省推广普惠金融示范县工作,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2016年06期 No.170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金融理论探索》2016年总目录

    <正>~~

    2016年06期 No.170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融理论探索》投稿需知

    <正>《金融理论探索》(原《金融教学与研究》)是由河北金融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5月,双月刊。本刊主要刊登有关金融研究和宏观经济理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设有理论研究、经济论坛、热点追踪、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区域金融、保险研究、信托与租赁等栏目。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并重。欢迎投稿!一、来稿要求

    2016年06期 No.170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