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企业内外源融资结构的差异与影响

    孟艳

    我国企业内外源融资结构随企业类型的不同存在很大差别。国有企业高比例外源融资、民营企业高比例内源融资的结构特征以及资金误配置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原因,并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部门产生广泛的影响。应当逐步提高国有企业内源融资的比重,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环境,但是,鉴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内生性,企业融资结构的演化和优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影响值得长期关注。

    2004年06期 2-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金融资产价格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

    邓瑛

    实证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股票价格对投资没有作用,而只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或替代效应。所以近年来股价上升并没有刺激内需、提升总体经济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利用金融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来调整和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从而确定包括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数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2004年06期 5-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稳健型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

    朱连才,陈华

    历史上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类型,即“相机抉择”和“按规则行事”的操作规范。按照一个合适的规范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可以有效地逼近乃至完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一个不合适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却可能使货币政策的具体效果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加剧经济问题的严重性。选择何种操作规范,必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以至宏观调控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04年06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集聚效应对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影响

    许南,李捷

    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银行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金融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银行业面临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和实现全球化的内在要求。本文从集聚效应的角度为跨国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集聚效应对银行国际化过程中的影响有两方面:城市的集聚效应和特定产业的集聚效应。国有商业银行应向国际金融中心和与我国国际间经济活动往来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发展。

    2004年06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国的金融改革及启示

    廉勇,李志杰,金永真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韩国政府为化解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经济问题,采取了许多积极应对措施,如金融机构重组、加强金融机构管制、优化银行资产结构、改革资产健全性分类标准等。韩国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4年06期 16-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洗钱与反洗钱的金融经济学分析

    马德功

    从金融学意义上讲,洗钱是一种将成本与收益推向极至的金融行为,反洗钱则是发现并拒绝洗钱活动通过金融体系进行转化的系统的运行机制。将金融经济学的相应机制融入反洗钱运行机制,置大规模资金流在金融体系中的转移于金融监管机构的有效监控之下,有效阻塞非法资金与合法资金之间的相互转化路径,应当成为构建我国反洗钱运行机制的基本方略。

    2004年06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道德风险与信用担保: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付俊文,李琪

    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阻碍之一就是极其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信用担保机构的介入下,部分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信用担保机构也将会面临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信用担保机构可以通过设立负激励机制来对出现道德风险的中小企业处以重罚,增加其违约成本,使其违约行为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也可以采用正激励机制,来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符合信用担保机构期望的投资。

    2004年06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提高我国财政运行质量研究

    张悦玲,刘梦岩,沈月领

    在我国财政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财政监督力度不够,财政风险日益突出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尽快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我国财政运行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2004年06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邓小平的人才思想

    张秀贤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形成科学人才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不仅曾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并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004年06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杨大楷,韩其成

    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不仅要依靠一国的经济、信用与法治基础,更依赖于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具有单一主体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改变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制度创新方式,走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路径。

    2004年06期 30-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恢复国债期货 规避利率风险

    高伟

    我国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大,迫切需要恢复在期货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以规避利率风险,现在时机已成熟。文章分析了我国恢复国债期货的必要性,国债期货试点失败的原因,目前发展国债期货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选择在期货交易所发展国债期货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恢复国债期货应注意的问题。

    2004年06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浮息债券基准利率选择研究

    陈力峰

    我国一直将1年期存款利率作为债券市场浮息债券的基准利率,由于基准利率的长期固定,因此无法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导致浮息债券的发展陷入困境。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证明,相对于7天期回购市场利率的平均指标,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才是当前最合适的浮息债券基准利率。

    2004年06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划分的进一步探讨

    张秀丽

    本文从信息与噪声、套利者的交易策略、赚钱的噪声交易者、股票的基本价值等多个方面讨论了交易者类型,认为把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划分为理性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是不妥当的,缺乏理论和事实依据。

    2004年06期 39-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的实证研究

    齐伟山,欧阳令南

    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水平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控制权溢价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低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持股水平与控制权收益成正比关系。控制权的隐性收益水平过高,必然阻碍证券市场的顺利发展,应当着手解决控制权收益过高的问题。

    2004年06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路径选择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

    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即社会资源的经济组织形式。在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运作问题时,必须研究高等教育资源的结构优化及合理配置问题。

    2004年06期 44-4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生试讲法”的探讨与启示

    汤志江

    “学生试讲法”,是将教材中较为简单的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到时由学生上台讲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求知”,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促进了教学相长。

    2004年06期 4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对专科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

    在专科学校实行“学分制”管理要建立适应学分制的教学管理观念,建立科学完整的“学分制”管理制度,要有严密的运行监督机制,以保证“学分制”的每一项管理措施都落到实处。。

    2004年06期 47-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高校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曹荣,刘丽,王雪梅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基地———高等院校的会计院系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适应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应注重强化理论指导、搞好心理咨询、建立“信用档案”、开展社会实践,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2004年06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张倩,邬枫

    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跨文化教育,然而当前在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在课文讲解、口语教学、词汇训练、语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2004年06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应积极运用仲裁方式解决金融纠纷

    王艳生

    2004年06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信社开办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崔会强,王玉池,张庆云

    2004年06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当前县域金融存在问题的分析

    王杰

    2004年06期 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几个问题(下)

    庹国柱,朱俊生

    农业保险的大部分产品是准公共物品,其可交易性差。对此险种的经营必须有政府介入,而且须提供足够补贴,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但也并不是说所有农险产品都必须实行政策性经营,纳入政策性经营的农险产品只能是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商业性保险公司又不可能或不愿意从事经营的农业保险项目,其他农险产品仍需商业性经营。根据我国实际,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应选择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要加强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问题,以便尽早确定补贴政策;要加强对监管组织建设和监管规则的研究;要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监管问题。

    2004年06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英国再保险监管模式解析——兼论我国再保险监管模式的取向

    罗世瑞

    国际上对再保险的监管主要有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种模式,英国采取了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相结合,并明显侧重于直接监管的监管模式。根据我国再保险供给短缺的现实,应该采取以间接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

    2004年06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信托公司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探析

    马亚明

    信托公司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投资银行业务在信托公司的业务链条中也至关重要。在目前信托公司普遍缺乏核心盈利手段的状况下,应该大力拓展这一业务。信托公司应该与证券公司等投资银行主体实行错位竞争,避重就轻,并充分利用信托的职能,基于信托主业进行创新,进而延伸到投资银行业务中,将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财务顾问以及与信托主业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成为自己的专属性业务,使投资银行业务和基本信托业务相互促进。

    2004年06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5期目录

    2004年06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