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建祥
<正> 党的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会公报指出:“……今后十年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农业;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改组改造加工工业;加强教育和科技事业。……”这是非常英明正确的决策,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非农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行,这是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充分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谁要是否定了这一点,这就否认了自我的存在和发展。
1991年01期 1-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守仁
<正> 在我国发生巨大变化的改革中,金融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环。其改革的内容多、难度大、影响广,用简单的文字难以表达,这里只简要作些回顾和展望。
1991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维俊
<正> 在“八五”期间如何发挥利率的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拟从利率政策手段在宏观金融调控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的分析入手,提出“八五”计划期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利率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一、利率政策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我国改革以来的实践看,利率机制主要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作为需求管理的辅助手段,它在平衡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方面发挥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利率水平,
1991年01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兆星
<正> 信用结构是各种信用或金融形式的内部协调及数量比例。它与金融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信用结构的改善,有助于融资方式和机制的改善;要改善金融市场结构,就必须促使信用向多样化、证券化、市场化和整体化发展。
1991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文发
<正> 把握金融调整的时机和掌握调整的力度,是做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一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货币信用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的运行与货币资金的周转,客观上存在一个“时间”和“度量”问题。把握调整的时机和力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是金融调控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的必然反映。实践证明,金融调整能否做到适时适度,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1991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森,李景营
<正> 最近,人民银行河北省沧州分行对辖区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的2461个金融代办机构进行了整顿,并颁发了《金融代办业务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从这次补发《许可证》的工作中发现,专业银行(司)的金融代办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各项管理方法尚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以促其健康发展。
1991年0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强
<正> 金融计划调节与金融市场调节相结合有两层含义:一是货币金融政策和金融活动如何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特别是计划管理体制及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的协调和配合;二是货币政策、金融宏观管理和金融业务活动自身如何实施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第一层含义是前提。第二层含义是基础和重点。本文主要讨论第二层含义。这里的计划调节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调节,市场调节是指市场的自觉调节。
1991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曾勋
,王春满
<正> 一、金融改革浪潮中的信托金融 (一)全球性金融改革。 经历了二次大战的战争创伤以后,不论战胜国的英、美、法、苏等国家,或是战败国的日、德、意等国家,都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本国的经济;那些战后脱离了殖民统治,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要求摆脱殖民统治时期极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和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因此,世界各国都渴望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这种客观形势决定世界各国都要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金融体制与发展经济关系密切,任何国家的金融体制必须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
1991年01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开祺
<正> 一、我国对外金融面临的形势 1991年是我国“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为在2000年实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十年规划的第一年。展望我国对外金融面临的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形势是十分复杂的。
1991年01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澄
<正> 截止1989年底,我国已批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2.2万家,海洋石油开发合作项目58个。外商协议投资金额337亿美元,实际投入154亿美元。与国外间接投资一样,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建设资金的有效补充。
1991年01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玉华
<正> 一、南朝鲜证券市场国际化是金融国际化的前奏 金融国际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市场国际化、银行业务活动国际化、货币国际化。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金融国际化。当然这三方面难以同时以同等的程度达到,因此金融国际化存在程度不同和层次之分。
1991年01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佩凯
<正> 企业债务是商品和劳务交易活动中,购销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由于其性质不同,企业债务可分为合理债务、不合理债务和有争议债务。 合理债务。我们把处于正常结算期和正常交货期的企业债务称为合理债务。合理债务是正常的商业信用,对促进企业生产流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合理债务不但不需要清理,而且应受到保护。
1991年01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治存
<正> 金融教学具有专业性强、知识面宽的特点。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可划分为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两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知识领域。金融学研究货币信用流通领域有关的问题。货币信用有其独特的、重要的、微妙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存有多元货币信用理论,也说明其深邃和难度。金融业务技术也有精度高、广度宽、业务量大和时间性强的特点。
1991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瑞光,黄春水
<正> 一、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必要性 在教学改革中,为什么要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这是因为:(一)坚持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需要。早在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思想,结合我国的实际,指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在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91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顺,张尚学
<正> 现代化的教学已经不是小生产时期那种私人学堂式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才”生产系统。因此,现代化的教学管理,绝非凭管理者的兴趣、感觉、经验等所能随意实
1991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济羲
<正>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要履行好这个职责,教师就必须善于把学生的特点和教授课程的特点结合起来,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去引导和约束。金融专科学校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金融业务操作和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会计》课的讲授是实现这个总体目标的重要一环。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应如何通过这个环节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1991年01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 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为基本特征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曾一度在我国泛滥,为不使悲剧重演,要求我们必须在各领域对其进行长期而坚次的斗争。金融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金融理论战线必须保持警觉,坚决排除和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从而保证金融研究的正确方向。
1991年01期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易
<正> 伴随着金融理论研究之风的兴盛,有些作者写研究文章出现晦涩玄虚现象,并且成为一种时尚,特别受青年同志的青睐。笔者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或许是些偏激之言,请各位指教。
1991年01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朝建
<正> 塑造金融企业文化,按照系统原理,建构具有金融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运行机制,是加强建设金融企业文化必须研究的问题。金融企业文化运行机制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可分解为三个并列的组合层次。
1991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鸿洋
<正> 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时滞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近十年来货币政策的屡屡变换和效果不佳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货币政策时滞的形成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有着直接的联系,比较突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991年01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月卿
,李铭
<正> 1、产业政策受到地方性扭曲,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左右为难。原有的中央集权转向地方分权模式,中央政府的产业政策要通过各级地方政府来实施,地方政府则作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实行地方保护性措施,使质次价高产品及低效企业长期生存。银行本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合理的贷款投向,但地方政府则强调本地“特殊”情况,要求银
1991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勇
<正> 国家产业政策是信贷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只有把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布局、货币信用规律和企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才能达到调整的最佳效果。
1991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旺
,王卫东
<正> 1984年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增强了两者的生机与活力,但也出现了新的矛盾.
1991年01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为了推动群众合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提高全体教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为了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以科研促教学,并使更多的人在科研活动中得到锻炼,保定金融专科学校在去年下半年开展了“振兴金专献计献策征文”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大规模的献计献策研讨会。
1991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